近年来,宜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环保工作,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执法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监督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
通过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整治、石油开发专项整治、生态植被恢复、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等减排措施,全县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基本得到遏制,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1、大气污染防治成绩显著。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宜川县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深入开展了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狠抓了企业的污染治理,对新建项目严格把关,使得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县城区内,深入开展了以治理大气污染工作,对城区的70多台锅炉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摸底,集中整治;对餐饮服务业的炉灶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城区居民全面普及无烟煤。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大力实施“煤改气”、“油改气”工程。2017年新发展天燃气居民用户396户,累计燃气居民用户15244户;新发展天燃气餐饮用户2户,累计燃气餐饮用户85户;新增天燃气壁挂炉用户850余户,累计燃气壁挂炉用户3900余户;燃气锅炉用户52户(共计57台),其中煤改气锅炉用户10户(共计12台)。油改气出租车81辆,公交车3辆,驾校教练车24辆,客运车3辆,私家车130余辆。
2、河道整治力度加大。
宜川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宜川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总河长,县长任副总河长的三级河长制。夯实了责任,明确了任务,制定了四年工作目标。开展了重点河流“垃圾清剿、污水整治”专项行动,出动100余人次,排查了仕望河、云岩河等主要河道垃圾倾倒和污水排放情况,共查出云岩河两岸垃圾堆放点和污水直排口共51处,其中污水排放口22个,垃圾堆放点29个;仕望河流域沿河两岸垃圾堆放点和污水直排口共192处,其中污水排放口93个、垃圾堆放点99个。
3、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
宜川县城区现有饮用水水源地1个(刘庄水库),取缔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动员、协调了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刘庄水库移民搬迁和小介子沟治沟造地项目。在刘庄水库保护区内设置了围墙、公告牌、指示牌、铁丝网围栏等保护设施,加大了垂钓、放牧、排污等违法违规行为巡查检查和处罚力度,有效保障了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通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全县部分河流水质开始好转,工业废水全部采取回注处理,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进一步搞好了城市环境的绿化工作,改善了县城的人居环境,提升了宜川县城市品味。
三、重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
宜川县根据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政府主管县长为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通过采取环保专项行动和石油开发行业专项清理整顿。对全县所有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严厉查处木炭厂烟尘污染问题,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上半年共出动各类环保检查500人次,检查商企73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30余份。行政立案8起,处罚6起,罚款12万元整,实施查封扣押企业2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起,拘留3人。上半年排污申报30家,征收排污费36.2272万元,其中罚款12万元。
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印制了一万份《生态创建宣传读本》,广泛宣传宜川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投资五万元制作了《幸福宜川生态家园》专题片,让社会认识宜川,让大众了解宜川。结合“6·5”环境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开展生态知识培训、生态文化艺术传播、资源节约、绿色创建等活动,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生态创建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县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强化农村生态农业建设。
积极推广新能源在农村的应用,使新能源占农村生活用能的50%。提高农用塑料薄膜(育种、育苗、覆盖土地、塑料大棚所使用的塑料薄膜及塑料膜)回收率。多用途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确保做到不露天焚烧。实行秸秆气化、制作饲料、还田作肥、编织、作燃料等,确保综合利用率有效提高。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降低化肥施用量,落实主要环境功能区禁施化肥的措施。
3.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实施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达到养殖业污染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完成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建设。
4.加强生态旅游建设工作。
督促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按规划要求抓好落实。进一步加强生态旅游资源及旅游环境管理,使旅游区环境达标率达到100%。指导开发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新景点,提高现有生态旅游景点品位,丰富生态旅游内容。
5.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大力营造清洁村庄、卫生村庄、文明村庄。
6.建设项目管理逐步规范。
宜川县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狠抓项目源头控制,将项目监管纳入项目建设全过程,严格实行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验收,做到全程跟踪监管。今年,共验收竣工项目5个,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24个,办理环境影响报告表26个,开展建设项目管理专项执法检查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