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实施“果畜富民”发展战略,加快现代果业发展,推进“品质提升、市场拓展、龙头带动”三大工程,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扩大高端市场占有率、促进果农增收为目的,以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营销为重点,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品经纪人和营销大户为主体,以订单农业、果品直销、网上订购为模式,不断优化环境,拓宽渠道,创新模式,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营销网络体系,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动全县苹果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建成果品专业批发市场4个,每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直销窗口、专卖店、连锁店等营销实体10处以上;注册果品系列商标5个,争创驰名、著名、知名商标;申报农产品原产地保护认证和地理标识,申报QS质量认证、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出口资格认证,每年分别认证1.2万亩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和3万亩绿色基地,优果率达到85%,年出口量达到5万吨,边境贸易量达到10万吨;积极参加国内外果品博览评比活动,争创部、省优质果品称号,争取重大活动冠名权;每年扶持龙头企业2个,扶持出口1万吨以上企业1个,培训果品营销经纪人1000人次,组建2000人以上规模的果品营销队伍,果品营销增加值占到果业生产总值的30%以上。
三、工作重点
1、加大果品营销宣传力度。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县农业信息网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宣传我县果业自然优势和产品优势,及时发布果品营销动态、供求信息,积极开展网上销售。县新闻中心要加大果品营销专项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县果业局要科学制定展销方案,积极组团参加各类果品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评优会、订货会、促销会,每年在目标市场开展一次巡回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果品宣传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对宜川果品的认知程度,加快推进宜川果品进入高端市场。县果业局、工商局要定期组织果农和果品经纪人进行果品分级采收、保鲜贮藏、市场分析、顺价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采取网站发布、电视台滚动播放和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果品产销形势和发展趋势,指导果农适时顺价销售果品。县级四套班子都要利用各种人脉关系,每年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营销大户,赴大中城市开展果品营销。
2、争创特色果业品牌。按照“强基地、树品牌、联龙头(合作社)、闯市场、提效益”的要求,全力做好品牌争创工作。县果业局、经管站、工商局要扶持指导企业、合作社完成绿色基地认证15万亩、有机苹果基地认证6万亩,加大果品商标、地理保护标志、知名品牌等注册争创力度;精心研发设计具有我县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宜川有机苹果”魅力、迎合消费潮流的精美包装,做到品牌标识统一、包装规格统一、供货渠道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制定科学有效的品牌战略和运作方式,全力做好品牌的宣传推介,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产品质量监督站要建立果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和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积极推行“二维条码”制度和装箱“信用卡”等制度。
3、完善果品营销网络。坚持“政府做引导、公司建基地、企业闯市场、协会联农户”的营销体系,找准市场定位,瞄准大中城市高端市场和终端消费,不断完善果品营销网络。县果业局要积极组织果品营销协会,探索超市销售、社区销售、连锁销售、果品配送、市场批发等多种销售形式。县经管站要充分发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作用,组建2000人以上的果品营销队伍,建立宜川果品直销窗口、专卖店、连锁店等,开展限时配送业务,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营销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鼓励支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文化艺术果,使旅游产业与果品营销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把果品从物质消费引向文化旅游消费,努力挖掘市场潜力,拓展营销空间。
4、培育果品营销市场。县经发局、国土局、住建局、商务局要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要求,建成宜川县果品批发综合市场、云岩中心果品批发市场、壶口果品批发市场和集义干果批发市场,为果农、果商提供良好的交易场所。县农业局、农机中心要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贴息贷款等,大力扶持果品气调库建设,每年新增果品贮藏能力2万吨,争取农机具补贴购置恒温运输车2-3台,完善果品冷链销售系统。县经管站要扶持指导成立3家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合作联社,组建外贸出口公司,每年出口果品5万吨以上,引进苹果选果生产线2条,支持引导龙头企业、果品经纪人、营销大户在国内大中城市和边境口岸培育稳定的销售市场,每年边境贸易量达到10万吨,有效抵御果品滞销的市场风险,形成以合作社为纽带,营销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凝聚生产要素,提供技术信息,提高果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
5、规范果品营销秩序。各乡镇、县工商局、经管站要积极教育引导合作社、果农和经纪人强化诚信意识,信守合同、文明交易,坚决杜绝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现象,营造诚信、公平、文明的市场环境,以宜川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果品营销。县工商局、法律援助中心要免费为果品交易双方免费提供规范性的果品营销合同文本,避免因合同不规范引发的矛盾纠纷。县农业中心要把好原产地检验质保关,24小时为客商和果农办理果品检疫证,确保果品运输畅通。县交通局、交警队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坚决杜绝公路“三乱”行为,对上路的各类果品运输车辆只纠违不罚款,只教育不扣车,确保果品运输“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工行、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研发推出支农惠农金融产品,尽量满足果品营销企业、合作社及果库经营者的在果品营销环节的资金需求。县监察、公安、法院、工商、农业等相关部门要相互协作、互相配合,严厉打击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刁难客商、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为果品营销保驾护航。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县上成立宜川果品营销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委办、政府办、法院、考核办、新闻中心、公安局、财政局、交通局、住建局、国土局、商务局、监察局、农业局、果业局、交警队、经管站、城管局、工商局、物价局、质监局、农行、工行、信用联社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果业局,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协调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围绕果品营销搞好各项服务,并每月定期向县果业局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整体意识,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全力推动果品营销工作有序开展。
2、健全机构,强化职能。县果业局要加快组建果品生产管理办公室和果品营销管理办公室,营销办负责筹备成立宜川县果品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引导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开展果品营销。充分发挥果品营销纠纷调处委员会作用,果品营销旺季,各成员单位要抽调业务骨干,脱离单位工作,配备专门值班车辆,24小时坚守调处岗位,从严查处撕毁合同、压级压价等不法行为,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要对全县参与果品营销的客商、企业、合作社、经销商、经纪人、营销大户建立诚信档案,实行诚信积分制度,对恶意操控果价、信誉度差、不诚信的果农、经销商、客商等予以严厉打击,确保果品交易市场公平诚信。
3、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坚持把果品营销作为整合支农资金、推动果业发展、促进果农增收的重大举措,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专款用于扶持果品营销工作,其中,每年择优扶持2-3个销售量达到万吨的龙头企业,每个企业以奖代补扶持15万元;每年对在大中城市建立直销窗口、专卖店等营销实体的企业(合作社、营销大户),经县果业局验收合作后,奖补每个经营实体5万元;每年扶持购置2-3辆中小型恒温运输车,每辆以奖代补购车款的50%;对获得有机基地认证、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出口资格认证的果园,每亩补贴15元;每年扶持购置两条大型选果线,每条以奖代补购置款的20%;对边贸销量达到1万吨以上和出口量达到5000吨以上的企业,县委、县政府给予重奖;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的,每个奖励20万元,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的,每个奖励5万元,对注册宜川果品系列商标的,县财政给予一定奖励;对成功冠名国家级重大活动的,每次奖励10万元,成功冠名省级重大活动的,每次奖励5万元;以上以奖代补具体实施办法由县果业局负责制定。对投资大型果品精深加工项目和5千吨以上库容的气调库项目,由相关部门优先给予协调土地、贷款,提供技术服务,减免相关税费。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果品营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果品营销工作。
4、强化考核,严明奖惩。两办督查室、县果业局、考评办要把果品营销工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定期督促检查各乡镇的果品营销工作,及时通报销售进展情况,年终严格兑现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