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黄河中游壶口瀑布之滨,北靠延安宝塔区,南接黄龙,毗邻韩城,东隔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国土总面积2931平方公里,辖4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3万。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县”,被文化部命名为“胸鼓之乡”,被农业部命名为“花椒之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被省旅游局命名为陕西省旅游强县。拥有2个3A、1个4A景区,是延安市被授予国家A级景区最多的县份之一。
境内的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以其独特雄浑的黄河自然景观享誉中外,拥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四张国家级名片,被国家旅游局先后评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中国旅游全国35条黄金旅游线路”之一和“最佳旅游线路”景点之一,被中共陕西省委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品牌、市场和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可谓黄河旅游的航标,中国旅游的名片。
宜川交通条件便利,青兰高速、309国道、201省道、214省道、303省道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沿黄公路、蒙华铁路、309国道城区过境段和即将开建的榆商高速纵横交汇;果业发展迅猛,属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之一,全县已建果园36万亩,其中苹果26万亩,苹果品质誉满全国,果品远销海内外;矿产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煤炭储量23.9亿吨、煤层气189亿立方米、石油678万吨、天然气100亿立方米,是延安市重要能源接续地,后发优势明显。
宜川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生态优美,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分布着以壶口瀑布、蟒头山、盘古山为代表的山水风光资源,以白皮松、苹果、酥梨、花椒以及褐马鸡、金钱豹、原麝等动植物优生区为代表、地貌类型齐全、森林覆盖率54.04%和林木绿化率66.37%的优质生态资源,以丹州古城、云岩古镇、石堡寨和散布在全县东西南北、类型众多的古老传统农耕文化村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宜川战役旧址、寨子沟兵工厂、八路军办事处、彭德怀指挥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出以壶口瀑布为核心,各类资源多元交错、扇型分布的“一核多元”空间格局。丰富多样的高品位优质资源,已成为我县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壶口为核心的宜川旅游开发进入快速发展期,县域发展战略几经调整,从“果游强县”“旅游强县”到“文旅兴业”,始终没有放松对旅游的青睐。历经30多年的开发建设,以国家风景名胜区黄河壶口瀑布为龙头,国家森林公园蟒头山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为两翼的资源产品支撑型旅游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自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开展以来,宜川县紧紧围绕“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扎实开展设施建设、文化发掘、环境治理、服务配套、宣传营销,着力打造“四大旅游品牌”,即:依托壶口瀑布、秦晋峡谷自然景观,打造河魂文化体验之地,推出黄河壶口文化游品牌;依托云岩河、仕望河以及集义、寿峰山水风光,打造生态休闲养生之地,推出山水风情生态游品牌;依托宜川悠久历史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之地,推出宜川红色文化游品牌;依托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打造特色农耕文化传习之地,推出宜川特色农耕文化品牌,构建了全域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县拥有大型宾馆酒店27家(其中星级宾馆酒店8家),其他宾馆、饭店、招待所、旅馆140余家,旅行社2家,特色农家乐55家,旅游商店231家,旅游出租汽车公司1个,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26万人。特别是地方特色农家乐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农家乐从业人员1750人,日接待量达到4000人,年营业收入达到2680万元,其中收入最高的接待户年营业额超过200万元。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67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8亿元,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的宜川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宜川旅游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