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西距宜川县城15公里,东临黄河壶口瀑布30公里,系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机关总部所在地;为陕西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景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现场体验教学点。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山西,1938年3月19日入侵吉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率部经小船窝渡口西渡黄河,到达陕西宜川圪针滩,接应伤兵及民族革命大学师生万余人渡河。3月21日,阎率部抵壶口西岸桑柏村休整。期间,选址宜川县秋林镇作为后方基地、吉县南村作为前方指挥部,委派专人修筑建设。5月份,日军撤离吉县后,阎率部东渡黄河辗转于吉县管涔山一带。1938年12月,日军再举占领吉县,阎锡山下令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省政府各厅处及所属机关人员西渡黄河转移到秋林镇,自己则率领随从亲信和家眷到乡宁县五龙宫村躲避。期间,向重庆发报请示,将部队开往宜川秋林整编亲训,蒋介石复电照准并予以嘉勉。1939年1月27日,阎及随从亲信由冰上西渡黄河再回桑柏,1月29日下午5时抵达秋林镇。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为配合国民党中央五届五中全会召开,身在秋林的阎锡山,于1939年3月25日至4月22日召开第二战区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史称“秋林会议”。同时,着手对军队营以上、政府县区级以上和牺盟会、民族革命同志会干部开展分批集训。1939年12月,山西旧军与新军发生军事冲突,史称“晋西事变”。事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委派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赴秋林会见阎锡山,磋商调停事宜。1940年2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王若飞、留守处主任肖劲光赴秋林与阎锡山谈判,达成了旧军与新军驻防等一揽子协议,从而恢复和保持了我党与阎部在第二战区的统一战线关系。
1940年5月25日,阎锡山率部到达山西吉县南村新建成的克难坡(克难城),但第二战区后勤机关、企业、学校及大量部队仍驻扎在以秋林为中心的黄河西岸。从此,阎锡山视形势变化游弋于壶口两岸,培训干部、训练军队、积蓄力量,并伺机与日寇谈判,斡旋应对各方力量,以俟转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第二战区驻宜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及部队陆续撤离宜川,大约于1945年11月底基本撤出。
宜川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一期占地14900平方米,文物本体为山西特色的块石砌筑窑洞,建筑面积2106.45平方米,1#建筑坐南向北,外观建筑布局呈“工”字型,内部为联通式结构,中间13孔窑洞,东、西各7孔,2#建筑坐北向南,13孔窑洞。一期实施了750平方米“工”字形窑洞群陈列布展,以在山西、重庆、北京、南京等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以在宜川和相关地区征集到的民间流散实物为佐证,借助现代媒体光学手段,客观、公正、真实地展示了第二战区国共合作、共御敌戎的这一段历史,共陈列文物130余件,图片、油画、文字资料447幅。
地址:宜川县秋林镇秋林街 邮编:716200 邮箱:3094089405@qq.com
联系电话:0911-4811066 手机:18191195969 传真:0911-4811198
???